我与鲁迅的对话作文(十篇)

来源:  作者: [字体: ]

每个人都是历史坐标上的一个点,伟人、名人也不例外。准确描绘出自己的位置,才是还历史以本真的面目……

□郑州市回民中学初三(13)班 李妍青

鲁迅,你是荒原上卓尔不群的苍狼;你,以反叛黑夜的萧瑟、拨开禁锢着光明的乌云为宗旨,为寒夜开拓了一条释放希望的通道;你,以笔做刀枪,用那声声荡存至今的长啸,永恒地封存了一位斗士的英魂:虽然彷徨茫然,却依然展现出激昂呐喊的巨匠本色。鲁迅,我——敬佩你!

你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你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极度贫困和受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极度麻木了的思想意识。于是,你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拿笔做武器,用高昂的热情、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正如你说的,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屈地与反动封建势力抗争,揭穿那依附于反动统治的走狗文人及幕后黑手,你用“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大无畏精神来追随革命的风起云涌,以独臂扛鼎的英勇来维护正义的呼声;而你对广大劳苦人民寄予的却是深切的同情,但又不得不激愤于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我——理解你。

你也曾有过迷惘,你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知道,你这是告诉人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便会迎来新的生活,才不会有愚昧落后贫困的轮回。你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你就是那为民请命的人。你为了迎来中国的新生活,坚强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地探索着,追求那无边黑暗里的点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你,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我——支持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也许才是你。

你,长啸斗争,一生如此。

你,彷徨暗夜,呐喊如灯。

你,竭尽心血铸精魂,在地火熊熊燃烧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

鲁迅,我——感谢你!


与鲁迅对话

每个人都是历史坐标上的一个点,伟人、名人也不例外。准确描绘出自己的位置,才是还历史以本真的面目……

□郑州市回民中学初三(13)班 李妍青

鲁迅,你是荒原上卓尔不群的苍狼;你,以反叛黑夜的萧瑟、拨开禁锢着光明的乌云为宗旨,为寒夜开拓了一条释放希望的通道;你,以笔做刀枪,用那声声荡存至今的长啸,永恒地封存了一位斗士的英魂:虽然彷徨茫然,却依然展现出激昂呐喊的巨匠本色。鲁迅,我——敬佩你!

你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你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极度贫困和受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极度麻木了的思想意识。于是,你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拿笔做武器,用高昂的热情、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正如你说的,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屈地与反动封建势力抗争,揭穿那依附于反动统治的走狗文人及幕后黑手,你用“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大无畏精神来追随革命的风起云涌,以独臂扛鼎的英勇来维护正义的呼声;而你对广大劳苦人民寄予的却是深切的同情,但又不得不激愤于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我——理解你。

你也曾有过迷惘,你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知道,你这是告诉人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便会迎来新的生活,才不会有愚昧落后贫困的轮回。你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你就是那为民请命的人。你为了迎来中国的新生活,坚强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地探索着,追求那无边黑暗里的点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你,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我——支持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也许才是你。

你,长啸斗争,一生如此。

你,彷徨暗夜,呐喊如灯。

你,竭尽心血铸精魂,在地火熊熊燃烧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

鲁迅,我——感谢你!


与鲁迅先生对话

与鲁迅先生对话

上海 葛文翔

题记:不知今夕是何年,我居然和鲁迅先生对起话来!(▲为我,■为鲁迅。)

▲:先生,您可知道绍兴人近十几年来的商业时尚?

■:愿闻其详。

▲:绍兴老乡正在大打“鲁迅”招牌。以您的作品或作品中的有关人和物命名的商业品牌比比皆是,此类商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呢!

■:噢,家乡父老吃起“鲁迅饭”来了?不过我倒也听说什么,“祥林嫂牌豆腐乳”、“闰土牌干菜”之类的商品已名扬天下了。

▲:还有呢,咸亨酒店的规模今非昔比,早已成了三星级酒店,里面包括酒店、宾馆、商场,还在各地开设了分店,光上海就有四家呢!

●:看来绍兴人的脑子开窍了!

▲:我不这么看。“打鲁迅牌”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照此下去,“阿Q牌的宁式床”也要新鲜出炉了!

■:此意甚好嘛。

▲:不好,此风不可长,其弊多多。

●:哦9说来听听。

▲:商业与文化之间本是鱼水关系,相辅相成,源远流长。不可否认,优秀的文化资源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商业的发展又可反作用于文化的发展。

■:不错,蓬勃发展的商业有利于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听说绍兴的人文景观已得到了不断的修缮和维护,其资金不就来自商业的发展吗?

▲:可是,若是掉以轻心的话,媚俗的商业氛围也可能腐蚀文化资源啊!听说湖南韶山峰后面竖起了一座塑像,据称,是借伟人百岁诞辰、为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建造的景观。

■:这种纯商业目的的行为确有媚俗之嫌,从根子上说,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我以为,开发文化资源应当深深地品味和发掘文化的真正内涵。

▲:先生所见极是。我认为,“鲁迅文化”的精神实质应是“唤醒民众,自强自新”。

●:可以这样理解。本来,商品的名称叫什么并不重要,但不顾商品的实际情况而胡乱贴上名人名物的标签,显然不妥!

▲:那样,只能是对文化资源的糟蹋!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胡乱地“贴”!我在《名人和名言》一文中说过……▲:您说:“名人的流毒,在中国较为厉害”,“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

■:那是写于1935年7月的话,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名人还在“满天飞”啊!

借名人驱动商业运作未必不对,但要有一个正确的名利观、商业观。不然,不仅可能将商业引入误区,还可能玷污文化资源,甚至浊化社会风气!

▲:韶山峰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不少人将名人当做了神,引来游客们的顶礼膜拜,尤其是借塑佛造像来招徕游客,真可谓“捣鬼有术,生财有道”。

■:造神也罢,捣鬼也罢,都是被金钱驱动,让原本清净的名园故居蒙上了尘垢。若任其发展,确实为祸不小啊!

▲:先生,既然如此,您何不重新出山,为我们指点迷津呢?

●:难道今日之中国,还有待于某一个人的导航吗?


对话鲁迅

对话鲁迅

高慧君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去历史的太空,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被我打搅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见了我,微笑着让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觉到他是那样慈祥、和蔼。

“鲁迅先生,我与您是相隔一个世纪的人啊,但我也很爱好文学。”他放下手中的笔打量着我,笑着说:“啊,那么我和你是同路人啦!”

“先生,”我问,“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课上认真学习了从您的书 中选来的文章外,还课外阅读了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朝花夕拾》、《呐喊》等。为什么您能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文章?”

“这个原因很简单,”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我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我看到了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我也看到了国民众生的劣根性,我想要抨击他们,让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捉襟见肘、心惊肉跳,让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可是您对待传统文化是否太偏激了呢?”

“我承认,我是有点偏激了,但我想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我时时解剖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我自己。”

“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您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您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辩证地看问题,您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

“您是位伟大的作家,您的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自命清高;您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忧愤中蕴含着一颗深沉的爱国之心啊!”

“您是伟大的战士,异常清醒与敏锐,您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以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始终坚持的人生态度!”

“我很高兴,你能读懂我的文字,能清楚地了解我,正确地看待我。我希望,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能让你幡然悔悟;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让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惊醒;当你钻人‘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的反问,又能让你重新挺起胸膛……”

“鲁迅先生……”

隐约地,那张消瘦的脸庞模糊了;渐渐地,那黑色长袍的背影也消失了。

我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也随之结束了。

但我想,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

即便是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让人惊醒,给人力量。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代。

他严厉,却又慈祥。他消失了,却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人的思想永远是相通的,它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进行交流。

【点评】

开头引入简洁,不拖泥带水。

外貌介绍准确,概括性强。大量笔墨则放在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上。

对话内容紧扣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对话形式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很直接地表情达意。作者利用这一点,不仅省去了旁白介绍的麻烦,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标新立异的效果。

作者用有限的文字,谈了鲁迅用笔杆子做斗争的那段岁月,和鲁迅先生的一腔热血。可以看出作者很爱鲁迅的文字.而且也有一颗爱国心。


我与历史对话(1)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从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的新气象连连感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但同时也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从而也被称为“黄炎培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历朝历代,古今中外都没有能解决这个难题,更别说康熙大帝了。

与历史对话,我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源头俾路支斯坦山区的河谷中进发,看到了古印度的哈拉巴都市文明:用黄金、贝壳、赤陶、玛瑙、珍珠、天青石和绿松石等打造串缀的精美绝伦的装饰品,用装有木柄的石器投枪、金镖、弓箭狩猎,还看到了哈拉巴铭文(文字)。当我仰视哈拉巴文明的顶峰时,我发现在公元1800年前后,曾经辉煌的哈拉巴文明突然消失了,昔日繁华的城市成了一片废墟。

取而代之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他们用武力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创建了梵语(文字),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及佛教经典《梨俱吠陀》,比希腊的荷马史诗早了几百年;叙述伟大的婆罗多族故事的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之一;“1”到“0”的“阿拉伯数字”和十位进法来源于古印度。这一切,将古印度文明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可是,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中亚民族匈奴的入侵和笈多王朝的衰落,古印度史就此终结。如此辉煌的古印度文明如同其突然兴起一样,突然衰落了,这不禁令我深深地惋惜和无尽地遐思。

中国也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同样经历了一朝又一朝的战乱,遭受了一茬又一茬的外族入侵,遇到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灾害。“文景之治”成了过眼云烟,始皇帝仅到了二世便灰飞烟灭,威震四海的大明朝随着清军入关而覆亡,即便是推翻清朝的孙中山先生最终也只能叹息“革命尚未成功”。

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是中国值得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但是,国人却将火药用来做驱邪降魔的爆竹,将指南针用来相风水,而西人则将指南针、火药用于武装侵略中国的坚船利炮,让中国人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下不平等条约。

与历史对话,不免让人心情沉重。像庞贝古城那样破败的圆明园,似巴米扬大佛那样已不复存在的古丝绸之路,总让我心如刀绞。前不久,我静下心来将全套10盘的《新中国50年》碟片一气看完,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正以自己的勇气和胆略破解“黄炎培难题”,我看到了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让我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心情舒缓了好多。

我们在默诵凝固的史诗的同时,勿忘有人朝思暮想地要把中国大卸八块,他们不仅想使古中国文明像古印度文明那样“失落”,而且更想使现代中国“失落”;我们在吟唱辉煌的乐章的同时,勿忘韩国人将“汉城”改为“首尔”,法国人避免巴黎“伦敦化”,以至今天印度的国旗、国徽的中心图案,仍用当年阿育王所立石柱的柱头及四只尾部相联,头部各向一方的雄狮石雕,这无不给我们中华民族以启示。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庆幸,我们有了这样一位睿智的“民族脊梁”;我还庆幸,我们有发出“当掉短裤也要搞原子弹”铮铮誓言的陈毅元帅,不然我们今天还将受制于人;我更庆幸,我们有位国人无不敬仰的周恩来总理,正是由于他的力争,才最终使我们把写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振聋发聩和令国人警醒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啊,我们要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千千万万个鲁迅,人亡政息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话

长沙市十九中学120班左小玉指导老师:陈孝敏(15111202217)

人生如赛场,我们必须在成长中不断进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进步,其中对话是一种很好让人进步的方式

我们渴望与社会对话来了解社会情况,希望与同学对话来增进友谊,想要与大自然来对话来了解它的奥秘,可是与我们对话最多的还是古人、名人。

从我们出生后,还在呀呀学语时,就在读孟浩然的《春晓》,虽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可是我们还是沉浸在那如歌般的音符中,享受着父母的称赞。

我们真正与名人对话的时候应数中学时。“读一篇好的文章就是在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句话我还铭记于心,并且深有体会。

在我学习《论语》时,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仿佛看见孔子在我耳边碎碎念,教我做人的道理。每当我看《西游记》时,看见孙悟空的不畏强权、好打抱不平,唐僧的坚定信念,沙僧的老实忠厚和猪八戒的好逸恶劳,我体会着吴老爷子所说的道理,知道他所向往的世界和他所追求的东西,他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在我面前展示出来,让我与他对话,学习知识。

还有鲁迅的《呐喊》,那字里行间所吐露的希望、气势,无不感染着我,让我想要了解他,想要了解这个时代,与他们对话,抒发我内心的情感。

每当我读李清照的诗时,我心里总会缠绕着一丝丝的忧愁挥之不去。我在与她的对话里被她感染了,悲她所悲,忧她所忧,悲她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伤,忧她那国破家亡的处境。在她的诗里,我们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限制。静静地却又汹涌的听她诉说着喜怒哀乐。

书,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产物,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几千年前的文化历史,也让我们与几千年前的名人对话。让我们在对话中成长,在对话中继承他们的喜怒哀乐。


感受鲁迅

总有一双眼睛使生者努力,死者安心,善者慰籍,恶者心悸。从前的我也会骂着这个“黑暗”的世界,而且是那么轻狂,自认为在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和不平,更厌恶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混淆黑白的人,鄙视他们根本不懂得良知为何物,自认为是看破了红尘,看透了世俗,并且常有“世人皆醉吾独醒”的自赏,可是直到那天,我看到了那双眼睛——鲁迅的眼睛,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无知。那天,打开本子拿起笔,在一个静谧的氛围中,我走近起了鲁迅——个孤独的思想者。短暂而匆促的白天,他辗转奔波,他鼓起嘶哑的喉咙,努力呼唤苦难深重的民众。漫长的黑夜,他思考,他静默,他奋笔疾挥,留下不朽的篇章。就这样,他铸就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的怒,付诸于笔,一笔一笔地描摹写意,各种丑态原形毕露。他的言辞如利剑般直刺人类内心的惶恐不安,笔是他的武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文章,为崎岖中前进的战士划破黑暗,为沉睡的国民敲响警钟。“我们容易被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试问,有谁能将人性的阴暗面如此直言不讳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有谁能将民族的劣根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唯有鲁迅。 几度误解,几度怀疑,几度逃避和疏远。这个充满爱国之情的文学家、思想家,为了唤醒人类的麻木不仁,唤醒人类沉睡的灵魂,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他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昂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到今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对敌人他是那么无情,以至于让敌人一看到他的作品就心惊胆战,一提起他的名字就恨得发狂,而对人民,他又是那么温暖,赠书赠钱,那么大方。从他那里,我学会了如何以春风待人,又如何以秋风自律。爱与恨的旋律,是鲁迅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用鲁迅先生的恨来革除自身的弊端,用他的爱鼓舞生者,感化恶人。鲁迅留给自己的是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孤独中的彷徨。有了呐喊,穿越时空,穿透心灵,他才获得了人们的敬仰;有了彷徨,他才知真理,他才更执着,他才真正走向伟大。曾经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伟大,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给人们一点点启发。或许自己真的是异想天开。我也有愤世嫉俗的面具,但那是为了排谴自己常常有的失落和失意。在这个世界里,我常常感到迷茫。但我不得不趟着生命之水,那是挑战机遇和未知的前程。在我前进的路上,会有晨星划破冷冷的迷雾,那就是鲁迅先生您那睿智的眼睛!夜渐渐深了,静静地翻读着鲁迅的作品,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先生一直在以一种父亲的博大胸怀宽容着我们。他在等待着,等待着我们走出浮躁的海面,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气的心,去与他进行着灵魂深处的对话。


与屈原的对话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屈原一生创作很多,他敢于直抒胸臆向老天提问,便有了《天问》,后又有《离骚》。鲁迅更是对此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10个字中也肯定了《离骚》重要的艺术价值。

面对着那一片片涟漪,我的所思所感慢慢的飘向了远方,长久地景仰着一代伟人。


当韩寒遇上鲁迅

上海的夜,下着小雨,两个人笔直的站在雨中互相审视着。

“鲁迅先生?”

“正是。据说你很少称呼人为先生,我是否要谢谢你?”

“这就不用啦。您的大名可是人人烂熟于心啊。”

这时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对话飘入两人的耳朵:“我刚刚看了《独唱团》,还真是带劲啊,想到有人拿鲁迅和韩寒做对比,真是笑谈。我们只会追着韩寒的博客看,谁会天天捧着《呐喊》呢?”“就是。”······

“看样子你在现代的社会是很时髦的啊。”

“哪里哪里,哪有您时髦啊。君不见中国语文教材上年年见到您的大名,何时又能看到我的身影呢。再说您是上过洋学堂,留过洋学的才子,怎么和我这样七盏红灯照亮前程的人相提并论呢?”

“我知道你对现在的政府有意见,对国家有意见,对很多事情都有意见。这样是好的,因为只怕若是所有的百姓都埋头沉默,换来的只是灭亡。

“有人说拿我来跟您比等于给我抹黑。兴许我只是站在了P民们的角度来骂政府,就是指老百姓。老百姓很支持我,因为现在的社会确实需要有人来说些什么,否则国民们的智力会被一点点抹杀掉的。有人说我们都是在骂,可其实无非是想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这样的心谁又没有呢?”

“对的。现代有很多人把我定位在横眉冷对上,好像不横眉冷对我就不是鲁迅了一样。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必然有它的复杂性,我当然也有慈爱的一面,温和的一面。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人们就会把我们推向风口浪尖,好让他们有嚼舌头的内容。当年我来到上海也有些因素是因为上海有租界。北京有人和却没有天时地利,在租界里我能获得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探索救国的道路。”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两个人的头发都湿漉漉地贴在脸上,可没有人感觉到寒冷,只有心中的火焰越烧越旺。

鲁迅先生顿了顿又说“我想对你说些话。我知道你的头脑很活络,这是你的优势,我希望并相信你会保持下去。也许我们的立场不同,你作为一个阶级去奋斗,我象征一个民族来征讨。不过这只是时代所造,无论是什么立场,我们所做的事都应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都应表达出我们内心的真正声音。”

“先生,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鲁迅综述

陷于事务与应酬的人是很难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与写作的。我写了二十年的剧本《鲁迅与冯雪峰》如果有机会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话,10月正好播放,因为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许多文友都知道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光是电视上的纪念晚会,就有几台,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今年也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即使知道似乎也并不十分关注。红军在长征途中,鲁迅曾与茅盾一起,给毛主席发去过一封电报,文曰:“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200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县文联为普及鲁迅知识,弘扬鲁迅精神,曾在《台安县报》上进行过一次“读点鲁迅”知识竞赛,只收到两份有效答案,一份来自唱荫杉,一份来自孙圣祥(那时认识了孙圣祥)。许多人对鲁迅的无知与淡漠,令人失望,令我感到可悲。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鲁学”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包括陈漱渝、张梦阳、阿部兼也等国内外着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都在讨论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鲁迅讽刺艺术理论初探》、《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鲁迅》、《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近百篇研究论文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6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10月17日,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5个国家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绍兴,举行“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台湾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开幕式,他们在研讨会上,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鲁迅文化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生在开幕式上说,鲁迅的着作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长在民族的血脉里,鲁迅的心灵与广大读者的心灵是相通的。从鲁迅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先贤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鲁迅逝世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在传承鲁迅优秀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又是具有我们这个民族原创性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如果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鲁迅避而不谈,那么就是在数典忘祖。众多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认为,“普及鲁迅”的路还很长,高等院校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本文来自学生作文网http://home.sanwen8.cn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baidu
互联网 本站
阅读:
录入:ciliuma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