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术会上的讲话

来源:  作者: [字体: ]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省土地学会和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举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经过1年多的准备,今天终于召开了。首先,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土地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战斗在土地规划第一线的同志以及全省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自1999年以来,经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重要地位逐步被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所认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当前已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提高规划科学性和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的双重任务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评价规划工作的成效,冷静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判断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对策措施,十分重要而紧迫。因此,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和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165位作者的127篇论文,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规划体系、规划内容和方法、规划实施机制、规划监督管理、规划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正确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正确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编制浙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实现了从“经济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xx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9200亿元,在全国省市区的排名,从第12位跃居第4位;人均GDP位于全国各省区之首;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80元,仅次于上海、北京,跃居全国第三;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431元,连续18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以下变化: (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不断加强。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球第六个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区,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共识。随着浙江“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战略的实施,将积极推动浙江与江苏、上海的交通对接、旅游联动和信息共享,科技、人才、环保、物流、质检、市场准入、境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二)基础设施的制约将逐步缓解,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五大百亿”工程、“确保三个1000万千瓦、争取三个1200万千瓦”的电力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交通“六大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提前上马,将明显改善浙江经济发展环境。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整合和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提高产业竞争力,浙江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步改变。 城市是区域内经济社会的重要载体。1999年,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决策后,浙江城市获得了较快发展。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包括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已从980.93平方公里增加到1348.13平方公里;若包括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则已从1850.16平方公里增加到2750.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已达52%(“五普”口径);城市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统筹城乡规划和完善规划体系,城乡居民点布局和结构将逐渐优化;随着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的开展,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不断强化;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不断改善;随着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就学、社会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得到改变。 (四)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半岛工程等举措的实施,将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资源整合进度,推进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建设,推动金塘岛的联合开发,临港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和海域使用效益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劳务输出”和“下山移民脱贫致富”工程,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 (五)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环境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大。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把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将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将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将进一步加强。 (六)认真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逐步向文化大省和教育强省迈进。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高教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完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文化设施和文化企业加快建设、“新世纪人才工程”加速实施,文化教育事业将位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文化大省和教育强省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七)继续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将逐步提高。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土地适当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立品牌;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建设1500万亩标准农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将不断提高。 (八)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要

求下,预计至2020年期间,我省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占用耕地需求量估计在300—400万亩之间,土地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浙江人多地少,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同时,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九)公众政治参与程度将不断提高。 社会舆论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将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将逐渐增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将逐渐加大。 二、正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是在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持续性、人和自然的和谐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环境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布局发展空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些正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职责所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保证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基础。必须保有足够数量和品质的耕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保护好土地生态环境,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城乡环境品质;必须妥善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实现这样一个四重目标,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按规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才能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只有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才能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达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土地的科学规划,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既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和作用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出的总要求。 三、正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深刻审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理出新思路,找出新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位应向区域规划转变。 浙江的城镇化已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和区域基础设施外延,城市与区域间、城市与城市间、建设与资源保护间的联系和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通过区域规划加以协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得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近几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它能弥补长期以来计划等部门编制的区域规划难以实施、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为区域规划的发展作了新的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抓住机遇,从土地供需平衡迈向区域统筹各个领域,进一步发挥区域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应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 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忽略了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的同等重要性,使近几年土地利用粗放型方式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土地供应量与土地利用效益挂钩的机制,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应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 随着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规划职能也应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定规模、定速度、定项目和分钱、分物、分指标向空间管制和控制合理的开发时序、环境容量、建设标准为主转变,规划体系应由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并逐步加强空间规划转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淡化原有的各项规划指标的控制和分配,加强各类用地布局整合、结构优化和用途管制规则。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应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的是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不仅要加大保护耕地资源的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要保护生态林地、水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重要矿产等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土地资源;不仅要研究以新增耕地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整理,而且要加强研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业用地整合,城镇群的合理布局等;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跳出单纯耕地保护的圈子,实现对各类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综合安排。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决策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 随着公众政治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规划编制过程应重视民主化,强调公开编制规划,强调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探索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应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管理是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我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实施中对规划的弹性、可操作性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土地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新一轮规划应继续贯彻动态规划的理念,从纯技术规划到实施规划,注重服务于土地资源



baidu
互联网 本站
阅读:
录入:ciliuma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