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1见闻(五篇)

来源:  作者: [字体: ]

伟大的祖国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祖国六十一岁的生日,能与大家同祝国庆,我感到非常快乐。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对祖国母亲说:我爱你,中国!

啊!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你们哺育了一个多么辉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飘逸的长发,绵亘悠久长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在你辽阔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园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

走过61年的风风雨雨,经过59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

同学们,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的被炸,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

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激发着我们的豪情斗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纪,新的起点,十六大给我们吹响了进军的新号角,亿万中国人民正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努力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祖国啊,母亲!请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新的《中华交响曲》将在我们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辉煌的乐章!就象李大钊期望的那样:“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以前,在我还不懂事时,每年的国庆节也会让我很高兴,那是因为国庆节要放长假,我可以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还知道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正是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今年的“十?一”是祖国61岁生日,此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敬佩,也为祖国的美丽、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曾经在课外书中看到过一些介绍旧中国的文章,旧中国是一个被外国瞧不起的国家,处处受人欺辱,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旧中国也曾经派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可是连半决赛都没进入,更别说拿奖牌了。那时各国的报纸都嘲笑中国人,给中国运动员画了一幅手捧鸭蛋的漫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中国的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的力量和风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尤其是今年奥运会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刘翔的那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让我们骄傲、自豪,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的国歌在今年奥运赛场上51次响起,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伴着它的旋律一次次升起。每当这时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我想这是国庆节前,奥运健儿送给祖国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要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好好学习,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郭杜中学初二:孙学颖


国庆的情感见闻

伟大的祖国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祖国六十一岁的生日,能与大家同祝国庆,我感到非常快乐。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对祖国母亲说:我爱你,中国!

啊!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你们哺育了一个多么辉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飘逸的长发,绵亘悠久长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在你辽阔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园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

走过61年的风风雨雨,经过59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

同学们,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的被炸,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

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激发着我们的豪情斗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纪,新的起点,十六大给我们吹响了进军的新号角,亿万中国人民正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努力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祖国啊,母亲!请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新的《中华交响曲》将在我们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辉煌的乐章!就象李大钊期望的那样:“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以前,在我还不懂事时,每年的国庆节也会让我很高兴,那是因为国庆节要放长假,我可以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还知道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正是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今年的“十?一”是祖国61岁生日,此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敬佩,也为祖国的美丽、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曾经在课外书中看到过一些介绍旧中国的文章,旧中国是一个被外国瞧不起的国家,处处受人欺辱,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旧中国也曾经派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可是连半决赛都没进入,更别说拿奖牌了。那时各国的报纸都嘲笑中国人,给中国运动员画了一幅手捧鸭蛋的漫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中国的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的力量和风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尤其是今年奥运会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刘翔的那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让我们骄傲、自豪,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的国歌在今年奥运赛场上51次响起,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伴着它的旋律一次次升起。每当这时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我想这是国庆节前,奥运健儿送给祖国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要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好好学习,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郭杜中学初二:孙学颖


农产品博览会见闻

农产品博览会见闻 10月24日至10月26日在建德体育馆举办农产品博览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 一走进大门,就看见一排排的展台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有千岛湖的鱼、杨村桥的梨、三都的松口蜜桔、航头黄木岗的蔬菜、莲花的铁皮石斛、里叶的白莲、蔡小珍的刀剁菜、致中和的五加皮酒和龟苓膏、梅城的鱼干、天羽的茶叶、秋梅的倒笃菜等等……看的我眼花缭乱。通过农博会,我了解到建德市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的黄金旅游线中部,素有“锦峰绣岭,山水之乡”的美誉。地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275万多亩,耕地面积26万亩,有16个乡镇,总人口51万。正在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畜禽、蔬菜、柑桔、茶叶、草莓、毛竹、水产等七大主导产业和桑蚕、莲子、中药材、特色干果、油茶等五个特色产业。 瞧!我们建德真是地大物博,小朋友,有兴趣你们也去参观一番吧!点评 :小作者能把展销会上看到的东西一一地写下来,真不简单,非常有条理。 指导老师 :叶媚娥


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脉博(搏)

6.一愁(筹)莫展

7.水笼(龙)头

8.泊(舶)来品

9.精萃(粹)

10.穿(川)流不息

11.侯(候)车室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一幅(副)对联

15.天翻地复(覆)

16.幅(辐)射

17.气慨(概)

18.言简意骇(赅)

19.一股(鼓)作气

20.重迭(叠)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一如继(既)往

24.凑和(合)

25.既(即)使

26.迫不急(及)待

27.悬梁刺骨(股)

28.震憾(撼)

29.痉孪(挛)

30.娇(矫)揉造作

31.一诺千斤(金)

32.挖墙角(脚)

33.峻(竣)工

34.不径(胫)而走

35.不落巢(窠)臼

36.大姆(拇)指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老俩(两)口

41.杀戳(戮)

42.黄梁(粱)美梦

43.鼎立(力)相助

44.了(瞭)望

45.松驰(弛)

46.再接再励(厉)

47.草管(菅)人命

48.搔(瘙)痒病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修茸(葺)

54.默(墨)守成规

55.烩(脍)炙人口

56.名(明)信片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沤(呕)心沥血

60.亲(青)睐

61.发韧(轫)

62.声名雀(鹊)起

63.磬(罄)竹难书

64.入场卷(券)

65.欣尝(赏)

66.谈笑风声(生)

67.美仑(轮)美奂

68.膺(赝)品

69.追朔(溯)

70.额首(手)称庆

71.有持(恃)无恐

72.鬼鬼崇崇(祟祟)

73.迁徒(徙)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渲(宣)泄

77.九宵(霄)

78.洁白无暇(瑕)

79.金榜提(题)名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不能自己(已)

83.人情事(世)故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脏(赃)款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装祯(帧)

89.醮(蘸)水

90.饮鸠(鸩)止渴

91.竭泽而鱼(渔)

92.蜇(蛰)伏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编篡(纂)


清朝十二皇帝

<BR> <BR> <BR>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1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BR> <BR>

努尔哈赤, 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 <BR> <BR>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2 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BR> <BR>

爱新觉罗。皇太极, 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BR> <BR>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3 顺治<BR> <BR>

顺治帝福临,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 http://009bbs.com/read.php?fid=16&amp;tid=1017 ]<BR> <BR>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4 康熙<BR> <BR>

在中国近二百个帝王中,有一颗特别璀璨夺目的明星,「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BR> <BR>

康熙帝名玄烨, 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BR> <BR>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BR> <BR>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是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 <BR> <BR>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BR> <BR>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 <BR> <BR>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 <BR> <BR>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 <BR> <BR>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 <BR> <BR>

康熙大帝 <BR> <BR>

康熙大帝是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康熙帝八岁即位,清除鳌拜集团,南部裁撤三藩,北部平定噶尔丹,征服蒙古,满蒙联盟;东北抵御沙俄入侵签,签定和约;统一台湾,稳定江南;安定西藏、西南;等等。康熙大帝开疆扩土,奠定了中国版图,使清朝时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R> <BR>

康熙大帝体恤民情,在位期间为百姓造福无数,曾多次亲自参与治理黄河、运河,蠲免钱粮,惩治,提倡节俭,重视士子,使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天下太平,犯罪记录很少。最好的时期,每年勾决的犯人仅10余人。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相当长的时期占世界51%,是全世界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康熙帝开创了一个盛世,一个新时代。 <BR> <BR>

康熙帝是政治家,军事家。他懂数学,几何,天文,地理,水利。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帝王。 <BR> <BR>

最博学的帝王:康熙皇帝 <BR> <BR>

历朝历代皇帝中,最博学的帝王当属清朝康熙皇帝玄烨。“国学网”上刊登了康熙如何博学这方面的史实。 <BR> <BR>

康熙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皇后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康熙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放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会士西方文化的熏染。康熙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当时最高的文化素质。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奠定了基础。 <BR> <BR>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 <BR> <BR>

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BR> <BR>

康熙帝重视史籍,下令编纂《清文鉴》&#40;满文字书&#41;、《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皇舆全览图》等,开一代整理与雕印文化典籍之风。他还有《御制文集》(三集)、《御制诗集》、《几暇格物编》等传世,留下1147首诗词。 <BR> <BR>

康熙皇帝对医学很有兴趣,也很有研究。他说自己“年力盛时,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可见他体格强健长于弓马。他也得过几场大病,使他很早留心医药学。康熙40岁那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用后,很灵验,病好了。他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后这里成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疟疾,康熙赐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病。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他提倡种痘以防天花。关外的游牧族群,特别怕患上天花。顺治因患天花而死,康熙也出过天花,脸上留下麻子。清朝在塞外建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原因之一是蒙古贵族可以不入京朝觐,减少出天花的机会。他破除因循,推广种痘,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这就使千万人因种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剧。 <BR> <BR>

康熙帝命耶稣会士巴多明将西洋《人体解剖学》书籍翻译成满文、汉文。他曾命将一只冬眠的熊进行解剖,并亲自参加。 <BR> <BR>

康熙又喜爱、研习自然科学。他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动因,是曾经因为不懂自然科学而在处理政事时遇到困难。钦天监杨光先状告汤若望,朝廷会议展开了一场关于天算历法的大争论。当时,康熙命各位大臣在午门前观测日影,但在九卿中没有一个懂得天文历法的,康熙自己也不懂。他想:自己不懂,怎么能判断是非呢?因此发愤学习。<BR> <BR>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晋、张诚等6位法国科学家在乾清宫受到康熙帝的召见,他们献上了从法国带来的 30件科技仪器和书籍作见面礼。这些非同寻常的礼品,令康熙帝“天颜喜悦”,当即决定让他们入宫,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从此开始了外国科学家在清朝宫廷从事科学活动长达数十年的局面。<BR>

白晋等人入宫后,与康熙相处很融洽,工作也很顺利。他们对康熙热衷科学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曾把他们的见闻写在给路易十四(1643~1715年)的报告中。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晋著《中国皇帝康熙传》中有过如下记述:<BR> <BR>

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他不喜欢娇生惯养和游手好闲,常常是起早贪黑。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一些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BR> <BR>

有时他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宽度。他自己定位,调整各种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他再让别人测量距离。当他看到他计算的结果和别人测量的数据相符合,他就指咝恕?<BR> <BR>

对从法国带来的科技仪器,白晋说康熙“最喜欢的是用于观察天体的双筒望远镜、两座挂钟、水平仪,这种仪器精确度很高,他让把这些仪器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把着直尺和圆规爱不释手”。 <BR> <BR>

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2003年曾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宫珍藏的康熙年间西洋科学仪器,至今仍运转自如,光彩耀人。这些展品主要有:(1)手摇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如于1642年制造的,通过里面的齿轮进位进行计算。故宫博物院收藏10台手摇计算机,都是康熙年间制作,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铜镀金比例规。原是伽利略发明的计算工具,可以进行乘、除、开平方等各种计算。康熙的比例规增加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计算。(3)康熙角尺:尺上镌刻有“康熙御制”四个字。(4)平面和立体几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制,是清宫造办处为康熙学习几何学所制作的教具。(5)绘图仪。质地有银、木、漆、鲨鱼皮等,每套6至20余件不等。盒内装有比例规、半圆仪、分厘尺、假数尺、两脚规、鸭嘴笔等。为适用野外作业,有的还配有刀子、剪子、铅笔、火镰、放大镜、黑板、画棒等。这类仪器是康熙时期清宫造办处仿照西洋绘图仪器制作的,用于野外绘图。(6)御制简平地平合璧仪:它是集简平仪、地平仪、罗盘、象限仪、矩度为一仪的多功能测量仪器,携带方便,具有适合野外作业的特点。它共分六层,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 <BR> <BR>

白晋、张诚之后,又陆续有不少西方科学家来到清宫。他们最大的成绩,莫过于促使康熙创建了被他们称为“中国科学院”的蒙养斋算学馆,和促使康熙实施了中国地理大测绘这一伟大创举。<BR>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5 雍正 <BR> <BR>

雍正帝胤祯,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 <BR> <BR>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45;&#45;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 <BR> <BR>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BR> <BR>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为君难”玺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BR> <BR>

第一,整顿吏治。第二,密折制度。第三,设军机处。 <BR> <BR>

第四,改土归流。第五,摊丁入地。第六,废除贱籍。 <BR> <BR>

雍正皇帝作为一代政治家,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 <BR> <BR>

应当说,雍正在位的13年,政绩卓然。但是,就在他执政已见成效之时,却突然去世。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6 乾隆 <BR> <BR>

乾隆帝弘历, 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 <BR> <BR>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 <BR> <BR>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据笔者统计,共有13580136字,还未计标点符号。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绩归纳起来,有八件事: <BR> <BR>

第一件是编修文化典籍;第二件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 [ <BR> <BR>

第三件是贡献诗文才华;第四件是蠲&#40;juān&#41;免天下钱粮<BR> <BR>

第五件是统一整个新疆;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

<BR> <BR>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件是中华各族一统。 <BR> <BR>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禅位”的决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 <BR> <BR>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BR>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7 嘉庆 <BR> <BR>

嘉庆帝喁琰, 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BR> <BR>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BR> <BR>

嘉庆的悲剧在于:认为天下的问题都是由于和?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没有从自身找责任,也没有从制度挖根源。其结果是,滋生百官、和?|现象的制度土壤没有被铲除,因而这种现象也就无法根除。嘉庆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虽一件一件地解决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机,却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机。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机,到嘉庆朝更加深重。到他的接班人道光皇帝时,则陷入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境地!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8 道光 <BR> <BR>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BR> <BR> <BR>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democracy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5;&#45;《中英江宁条约》 <BR> <BR>

道光执政30年,做了不少事情。他在惩治贪污、整顿吏治、治河通漕、清厘盐政、开通海运等方面,也有或多或少的成绩。道光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平息回部张格尔的骚乱,巩固了新疆。道光30年的皇帝生涯,算是勤政,也算是节俭。他自诩道:“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野史说道光穿带补丁的裤子,于是大臣们仿效,也“缀一圆绸膝间”。节俭,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评价一位君主、一位政治家,主要看他在历史潮流中,是站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看他在国家与民族利益上,是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还是丧失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道光皇帝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他要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9咸丰 <BR> <BR>

奕宁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咸丰做了11年的皇帝,显然是个历史的误会。 [ <BR> <BR>

道光身后留下的宝座,应当由奕忻。皇六子奕忻以文以武,在道光诸皇子中是最优秀的。结果却被奕宁错坐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这个历史责任不在咸丰,而在道光,或者说在“秘密立储制度”。咸丰错坐了皇位,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悲剧,而且给民族和国家带来了悲剧! <BR>

下面讲咸丰皇帝第二错: <BR> <BR>

咸丰皇帝没有国君的使命感,也没有历史的责任感。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历史责任上,不仅有过,而且有罪。咸丰皇帝应是《北京条约》签订的直接责任者。咸丰在外敌入京、义军蜂起、社稷多难、江山危急之时,逃离皇都北京,躲在避暑山庄,而且恐惧洋人,拒不回銮返京,从而铸成他在民族、国家危难关头逃离北京的第二个大“错”!。 <BR> <BR> <BR>

咸丰皇帝临终前没能正确平衡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导致辛酉政变的发生,从而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影响中国历史近50年!这就铸成了咸丰皇帝的第三个大错!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10 同治 <BR> <BR>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 年19。庙号“穆宗”。 <BR> <BR>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 [ <BR> <BR>

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11 光绪 <BR> <BR>

光绪帝载恬, 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BR> <BR>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 <BR> <BR> <BR> 图片描述<BR> 12宣统 <BR> <BR>

爱新觉罗·溥仪。 <BR> <BR>

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 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BR> <BR>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democracy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BR> <BR>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regime“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俘,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BR> <BR> <BR> <BR>



baidu
互联网 本站
阅读:
录入:ciliuma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内容查询